本报记者 危昱萍 保定报道
导读
雄安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高标准吸引了大批上市公司前来布局环保业务。
6月12日,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在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实施。
白洋淀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被称为“华北之肾”。然而,此前受多种因素影响,白洋淀的草型湖泊水体日益恶化,湖泊生态系统功能也逐步衰减。在雄安新区成立之后,如何治理白洋淀成为一个重大的议题。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探访雄安新区时发现,白洋淀的治理正一步一步推进。同时,雄安新区的环境治理也在持续进行,包括更加严格的生态监管,污染企业的搬迁和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
“这是一座绿色生态的未来之城,我们将致力于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典范城市。”5月28日,外交部和河北省举行河北雄安新区全球推介活动,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在推介活动上介绍雄安新区时表示。
雄安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高标准也吸引了大批上市公司前来布局环保业务。这些公司主要来自京津冀地区,例如启迪桑德(000826.SZ)、碧水源(300070.SZ)等等,他们参与雄安新区园林、环卫、污水等方面的项目,还在当地设立子公司,以期能从雄安新区环保投资中分得一杯羹。
平安证券认为,短中期来看,围绕白洋淀的水系治理将是重点。长期来看,随着雄安新区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将带来大量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类环保投资需求。
白洋淀水质改善进行中
5月下旬的一个工作日,尽管还未到荷花季,烈日当空,白洋淀景区仍游人如织。湖面上,景区经营的木船、游艇,淀区居民自家的民船,满载着欢笑嬉闹的游客,在一个个景点间穿梭。
然而,若低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白洋淀的湖水颜色偏绿,上面还漂浮着一块块绿色浮游植物。越靠近泊船处,湖水越浑浊,塑料垃圾也越多。
河北省环保厅公布的水质月报显示,4月白洋淀水质为劣五类,中度污染,轻度富营养。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白洋淀水质要逐步恢复到Ⅲ-Ⅳ类。
实现水质达标的措施包括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水环境治理,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实施入淀河流水质目标管理,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强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打造良好河流生态环境,确保入淀河流水质达标;合理划定清淤范围,科学有序实施淀内生态清淤,消除内源污染,修复水体底部水生动物栖息生态环境等等。
对于距离白洋淀最近的大张庄村来说,影响最大的将是该村的支柱产业——羽绒。或许因为是生产淡季,羽绒工业区去年弥漫的致密的鸭毛味几乎消失,仅靠近个别工厂才能闻到;工业区道路两旁也没有一层层覆盖着鸭毛。
各个工厂外墙上,都贴着安新县环保局监制的废气、污水、一般固体废物、噪音等排放源的标识。还有羽绒厂自建污水处理站,经处理的污水,至少80%回用于洗毛用水,10%排入安新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现在环保很严格,上面天天来检查。手续不齐的全部关厂,手续齐全的环保局也要派人驻场看着。”当地某羽绒制品厂厂长王合昌(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尽管工厂从去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存活下来,现在也还在开工,当地另一家羽绒厂厂长张华信(化名)认为,他们肯定要搬走。
“生意越来也不好做了。”张华信向记者感叹,“我这一两年应该不走,现在还没下通知,我们就不动。但肯定要搬,可能去河南、山东,或者河北邢台。”而在大张庄村西北面15公里外的三台镇,当地的鞋厂去年就已着手准备搬迁事宜,已确定的一个搬迁地是石家庄高邑县。据《石家庄日报》报道,5月16日,总投资500亿元的北方鞋都高邑新三台鞋业小镇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
大批环保上市公司布局
将视角拉大到整个雄安新区,宇墨咨询认为,雄安新区的环保机遇包括工业企业搬迁后的土壤和环境修复,人口大幅增长后的环境基础建设,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节水、再生水和海绵城市,垃圾分类及智慧环卫,农村面源治理等。
平安证券则认为,短中期来看,围绕白洋淀的水系治理将是重点;长期来看,未来雄安新区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将带来大量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类环保投资需求。另外,雄安新区建设将带来整个京津冀区乃至华北地区环境质量标准的提升,进而带来大量环保投资需求的增加。近期,将带来1897.89亿元的环保投资需求,其中水系治理约789亿元,园林绿化约786.94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超千亿元的环保投资需求已开始释放。启迪桑德已实施安新县的生活垃圾等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安新县环卫一体化委托运营项目以及安新县白洋淀景区环卫市场化运营项目,今年还中标了雄安新区10万亩造林项目、容城县农村环卫市场化项目等。该公司先后在雄安设立了两个子公司,雄安桑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雄安启迪桑德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现在主要参与环境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包括环卫、园林、垃圾处理等。下一步具体的产业投资还没有方案,有待具体的国家规划出台再定。”启迪桑德董事长文一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从已公布的项目中标公告来看,雄安新区环保项目机会基本被京津冀环保企业包揽。雪迪龙(002658.SZ)、碧水源、清新环境(002573.SZ)等企业还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入驻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并已在当地设立子公司。
清新环境董秘李其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子公司雄安清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注册,成立不到一个月。”
清新环境的主业是大气污染治理,但雄安新区大气治理的需求不多。因此,清新环境除了关注供热供电的烟气治理,还会看更靠前端的监测、监控。“过程监控是我们的新业务,需要时间培育,没有那么快。”李其林说,雄安新区有生产监测的导向,会比其他市场更高效。
不过,其他区域的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寻找机会。注册地在湖南长沙市的永清环保(300187.SZ),去年8月中标安新县唐河污水库综合治理项目,今年5月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和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收到了“雄安新区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的中标通知书,项目金额预计约为1.66亿元。
公告显示,该项目是雄安新区的重大环境治理工程,是防控唐河污水库对白洋淀水生态的环境风险,改善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示范性工程。
广西博世科(300422.SZ)5月24日中标安新县重点纳污坑塘综合整治项目。该公司董办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博世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雄安新区项目。我们会继续关注当地的项目,不限于污水治理、土壤修复、固废处置、环评检测等。”
据悉,博世科在北京的公司目前负责包括雄安新区在内的北方市场,是否在雄安新区设立子公司将视市场需求、战略规划等因素而定。
宇墨咨询研究总监史方标认为,由于雄安新区的建设还刚刚开始,区域环保规划还未最终出台,而且白洋淀等生态环境圈的环境质量还未显著改善,预计该区域的环保需求还将持续增长。